决战网络效应
地球上最难被替代的产品是什么?不会是可口可乐,知名度再高,可以分分钟换成茶水,也不是苹果手机,三星华为小米也能凑合,最难被替代的,我想应该是Facebook和微信,要同时把几百个人搬到另一个网络上去,几乎不可能,据说美国做过调研,你要怎样才能不用Facebook,平均数是,给我1000美金。
前天一个前辈大哥说了句醍醐灌顶的话,人类从原始部落,到乡村集市,到丝绸之路,到市场经济,再到无处不在的全球化,全部都是network,结成一个网络,参与者数量越多,沟通越频繁,效率越大,越能创造财富。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、国与国之间、同盟与同盟之间,都是网络效应的竞争。
连传染病也是,中招一个人,见人就扩散,一旦突破临界点,就挡不住了。2020年新冠上半年,美团小哥登上时代杂志的封面,其实是这个几十万人的骑手,通过自己的高频震动,帮助数亿人口搞定了货物往来,小网络替代大网络进行体外新陈代谢,从而阻隔病毒。
以前我对全球化的理解,就是男耕女织,男人有力粗犷,善于耕田但不擅长织布,女人细腻耐心,擅长织布但不擅长耕田,所以男人专门耕田,女人专门织布,组成一个家庭,效率就高了,把这种分工扩展到所有国家,就是全球化。
如果把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看做两个点,男耕女织就是把两个点连起来,互通有无,就是最原始的网络,全球化就是由每个国家、每个企业和每个人组成的一个网络,每个参与者之间都在交流商品,钱,信息,一个多维度的巨型网络。
全球化一旦起步,就是核武器,Facebook和微信不管多强,他们彼此都抢不走对方的用户,而全球化还要强大一百倍,无论谁离开,都是自绝于人民。不妨看一下全球化的基本面。
第一种商品,可口可乐,最常见,最廉价的消费品,说每天喝的人有17亿,假设有这个习惯的翻番是34亿,对整个人类的渗透率是45%左右。
第二种,好莱坞的影视剧,最普遍的精神消费品,Youtube在全球有20亿用户,再加上抖音和视频号,我估计全球的视频用户在35亿左右,这大概是好莱坞可以覆盖的用户,渗透率45%。
第三种,粘性最强的平台,Facebook在全世界有30亿用户,加上微信,我估计社交网络在全世界的用户在45亿左右,除掉小孩子,在地球人的渗透率是65%左右。
最后一种,最有科技含量的智能手机,包含人类最难搞的芯片和操作系统,用户有40亿,除了小孩子,渗透率60%左右。
在45%到65%之间,全球化已经很茁壮了,美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,最流行的产品都是他家的,但也有留白,把45%和65%提高到100%,就是潜在增量,有增量,就还有变数。
以前一直以为,全球化是均贫富的,男耕女织,只要是你情我愿,都不是傻子,男女都会受益。但前天一个朋友血淋淋的指出,这是一厢情愿,自由贸易大家都会受益,但利益的分配是不平均的,造芯片得到99%,种土豆得到1%,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。
朋友告诉我一个反直觉的结论,网络效应遵从强者恒强,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。
2010年中国GDP第一次超过日本成为老二,中美两国人口正好占全球20%出头,来看看这双雄的表现。
2010年全世界GDP总量66万亿美元,2020年84万亿,增长18万亿。2010年中国GDP是5.9万亿,2020年14.7万亿,增长8.8万亿。2010年美国14.9万亿,2020年20.9万亿,增长6万亿。也就是说,中美两国一共增长了14.8万亿,这两家占了全世界增量的80%,标准的二八法则,头部吃肉,腰部喝汤,尾部喝涮锅水。
其余80%的人口占了20%的增量,也就是除了中美之外,全球十年总增长率只有8.2%,相当于我十年前挣一万块,十年后挣一万零八百,连通货膨胀都跑不赢。
可以想象一下,那些在非洲草原上每天辛辛苦苦挖矿的人,挖出来的矿石供给工业化国家用来生产,他们本身是全球化的一份子,但却赤贫,以前每顿吃一些面包,现在加一点土豆,就算是全球化的好处,他们看得见的前景,就是继续挖矿,并且祈祷,矿不要被挖完了,否则连面包都可能没有。
就算在强者小圈子,也是马太效应,1990年美国GDP是日本1.9倍,到2010年是2.7倍,2020年是4.7倍,德国也类似,从1990年3.3倍扩大到2020年5.5倍,日德是工业化强国里几十年的老二老三,离美国的差距也越来越大,最近十年被中国超过后,差距也越来越大。
在一个网络里面,处于中心的强大节点是占便宜的,与他连接的点最多,新陈代谢旺盛,吞吐能力强,更容易吸收营养,好像吸星大法。例子太多了,直播带货的李佳琦,电子元器件交易中心深圳的华强北,其实广东浙江随便一个小县城就可能是一个品类的世界中心,还有近十年的美国和中国,但就算这也只是最理想的状况,假设点和点之间是公平的,独立的。
真实的人类丛林里,点跟点是不公平的,强节点对弱节点有控制权,弱节点不是独立的,不是自由的。美国在日德都有驻军,可以影响他们的国策,美元可以反反复复的对全球进行收割,美国可以窃听默克尔的电话,只是被“强烈谴责”几句而已。
全球化不仅仅是一个网络,也是一个金字塔,美国是塔尖,他有意愿有能力去维持这个金字塔的种姓制度。只要完全自由贸易,每家只做最擅长的事,而不对想要发展的行业做保护,那挖土豆的只能永远挖土豆,做衬衣的永远做衬衣,造汽车的永远造汽车,而美国自己则能靠先发优势,在高科技的维度上不断上升。
传统的西方强国都强在工业,日德的汽车比美国好,法国的空客能跟波音抢市场,法和英都是核大国,但他们都无一例外在互联网上落后了,没任何能力对抗Facebook, Google,亚马逊,Uber。数字世界里的网络效应,脱离了物理世界的重力,零成本,飞速覆盖,一招鲜就会赢家通吃,其他国家根本来不及反应。
网络效应再叠加金字塔,世界怎么可能不在强者恒强,弱者恒弱的道路上狂奔。
中国的特殊在于,在全球化这个网络里,他的人口基数和基础能力是最大的一个节点,中国的路子,我的理解是,以内部网络撬动外部网络。
2021年底,中国综合交通网总里程破600万公里,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79万公里,光缆线路总长5481万公里,高速铁路对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超过95%,高速公路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覆盖超过98%,民用运输机场覆盖92%左右的地级市,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、宽带、通邮,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4%左右,4G、5G用户普及达到87%左右。
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墨脱县,基本与世隔绝,但也能在网上买卖东西,这样通畅的物流不要说印度、东南亚,很多发达国家都实现不了。
一句话,高铁、高速公路、电网、4G网络等长期稳居世界第一,形成超大规模网络,人口世界最多,也是超大规模网络,两两叠加,形成超大规模的人流,物流,信息流。这个一旦成型,成为全球化中最强的节点,撬动外部网络的营养进出,反过来再把内网夯实,“国内国际双循环”。
移动互联网,我们连连出来抖音,美团外卖,拼多多这些本土创新,不再是PC互联网抄美国,美国4G用户撑死不到3亿,我们有8亿以上,美国理工科大学生1000万,印度3400万,我们接近7000万,这些大脑跟大脑之间的碰撞要大一个数量级,网络效应太猛了,水大鱼就大。
中国还有一个特殊,全球化网络里少之又少的有自主权的一个节点,美元美军被挡在门外,设置防火墙保护自己的弱势产业,摆脱了最底层矿工和农奴的命,在金字塔体系里不断往上爬,在全球化蛋糕里拿到比美国更大的一块,即使川普指指点点,你不要搞中国智造2025,不要搞芯片,不要搞5G基站,不要人民币国际化,但是一句话,“中国人也有追求好生活的权力”。
这样美国的反应就简单了,无论贸易脱钩,科技脱钩,金融脱钩,都是要把你排出这个网络。目前美国还是这个网络里的最强点,科技、资本、购买力都最强,我先跟你断掉,你就失去了最强的营养通道,去年,不准美国籍的人帮你造芯片,前两天,戴尔不再采购在大陆产的芯片,要把一半产能移出去,然后再搞各种同盟,欧洲、东南亚,逐渐让他们也跟你脱钩。
现在说“逆全球化”,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幌子,网络效应是任谁违抗不了的,其实只是想在全球化里面“去中国化”。
还有说“逆全球化”是为了安全,我能造的你能造,我不能造的你也能造,你一旦不供货我就出问题,所以我要自己造。但这也是一个幌子,那些被驻军的国家,没有安全,农业国面对工业国,也没有安全,其实国际贸易就是相互依赖,都没有绝对的安全。
当世界的唯一老大,无人挑战,所有人逆来顺受,就没有所谓安全的问题,老大既是强盗也是警察,他提供了市场秩序这样一个公共产品。只有当老大地位不稳,不太罩得住场子,有人不想受欺负了,要重立规矩,才会出现所谓的安全问题,这时老大会自己跳出来搞乱秩序,只要能杀敌八百,自损一千也行,最重要是不能有挑战者。
等到新秩序形成,要么老大把老二彻底摁住,要么老大承认现实,两家和平共存,都行,就没有所谓的安全问题了,还是会朝着全球化坚定前进。赫拉利在《人类简史》中说:“合久必分只是一时,分久必合才是不变的大趋势。”
中国也没有选择,只能反脱钩,坚决不上当,你越要我出去,我就越要主动去结网,最好的防守是进取,这就是一带一路。美国人提脱钩是2018年,一带一路提出是2013年,不能不说,这就是远见。
一带,就是从陆地上贯通欧亚非大陆,一起做生意,一路,就是通过海洋贯通所有国家,一起做生意,说白了,就是主动编织一个海陆一体的全球网络,这个成了,那脱钩就被化解了,中国就不可阻挡。
中国一直有“市场换技术”,“市场引投资”,其实技术和资本就是人家的能力,对外开放,也就是被人家赋能,但这是大市场的国家才有的选项,很多小国就没指望了。就算中国能用市场换能力,但前提是,中国是有工业化基础的,才接得住各种附加能力,如果人家还得从头教你炼钢,成本就大了,也太慢。而中国这个工业化基础,又是用另一种能力换来的,打仗的能力,不屈服的精神意志。
建国之后抗美援朝,打退美国人,这才震了苏联人,派一批专家过来手把手的教,全工业门类的技术转移。落后国家想要从发达国家那里拿一点能力,是非常难的事,人家自己吃饭的家伙,凭什么给你。中国的实践一是靠打硬仗,一是靠大市场,大部分国家这两样都没有。以前中国引进技术和资本,现在中国有了这两样,把他们输出去,中国自己进入新周期,也给全球化带来了增量。
万事开头难,最基础的能力就是搞基础设施,要想富先修路,这需要钢铁,需要铺轨道,钻山架桥,建通信基站,这些都是工业化的能力,直到今天很多国家都不会。修路就是在结网,结网有两个路子,要么,加强节点跟节点之间的连接,要么,加强一个节点内部的网络。
中国从东部沿海城市往西,一直修路到西欧的伦敦,这是一条打通整个欧亚大陆的大动脉,货物之前从中国走海运到欧洲要45天,现在经过中亚陆路到欧洲只要15天。
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是中亚的哈萨克斯坦,整个国境线上没有海没有洋,但有了这条大动脉,所有货物可以通过中国的连云港上船,这是哈萨克斯坦第一次有了入海口。
哈萨克斯坦的物流基地,跟连云港实时的信息联通,人员互派,当地的小麦可在家门口做完国际贸易一站式办理,中哈双方联合监管,一体化运营,今天,哈萨克斯坦进口的日用消费品,出口的矿产品和粮食,过境中国的这部分,80%以上是通过连云港。连云港也大大受益,2021年跟一带一路沿线的进出口增长56%,总贸易额增长45%。
你想想看,这相当于把在其他国家的外网搞成了我们的内网,同时,也把我们的内网直接连通其他国家的外网,内网外网不分家,这个效率太大了。
2017年,中国为肯尼亚修建了一条铁路,从首都内罗毕连通东部港口蒙巴萨,让交通时间缩短了一半多,中国正在把这条铁路跟临近的国家和城市逐渐打通。
这条铁路是肯尼亚64年建国以来修的第一条铁路,这几十年,非洲的殖民宗主国欧美,几乎没有在非洲搞基础设施,在他们的顶层设计里,非洲只是原材料产地,连商品消费地也算不上,可以这么理解,非洲作为一个点参与全球化,但他内部,不能成为一个网络,也不能成为一个市场,否则就有了造血的能力,就可能经济独立。
其实非洲也有铁路,都是由矿区直达大海,方便运到欧美去加工,不是拿给内部市场用的,相邻两个国家,相邻两个省份,大部分没有路,更谈不上铁路。
有在非洲建基站的朋友说,如果没有华为,这个世界是会出问题的。像非洲这样的地方,生活条件苦,又挣不到什么钱,欧美的电信运营商都不愿意去这些地方建基站,如果道路和通讯都没有,非洲永远不可能爬起来的。
也就华为这样的中国公司愿意去,中国的创业者这几十年从一穷二白当泥腿子做起来,他们能吃苦,明白农村可以包围城市,当他们看到非洲这种落后,不会嫌弃,不觉陌生,反倒有一种亲切感,觉得大家是兄弟,愿意扎根下来慢慢搞,想要挣口气。
对比一下马歇尔计划,二战之后,美国向欧洲提供援助,帮助他们重建被彻底打烂的基础设施,恢复经济,因为单靠欧洲自己很难做到。一战之后德国的赔款一直没兑现,就算后来美国加强对德国的援助,但直到二战,德国还没把钱还完。如果任由贫穷蔓延,民怨很可能把这些国家推向苏联阵营,美国必须援助欧洲,然后带着这些小弟斗苏联,共治天下。
跟一带一路有本质的不同,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单方面制定规则,后来美国确实控制了欧洲,但一带一路是大家共同协商,平等对话。马歇尔计划绝大部分是援助,而一带一路是共同投资,为此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,丝路基金等等,追求长期的市场收益。
不过从网络效应的角度来看,也有相通之处。得网络者得天下,一定要留在最大的那个网络里,不惜为此而战,所有河流都奔向海洋,这样才不会干涸。在一个网络里,强壮那些弱节点,也会给强节点带来好处,要强壮一个节点,要么是增加他与其他节点的连接,要么是增加他内部的连接。